学术活动

“鸿儒聚云端”系列人文学术讲座​之“必须学会写作——学兼文理求天籁,思会中西归大海”讲座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2020-05-21 10:04:01    来源:yd云顶集团

511日上午10时,由yd云顶集团研会主办的“鸿儒聚云端”系列人文学术讲座如期与各位同学见面。yd云顶集团研会有幸邀请到于奇智教授为同学们作题为“必须学会写作——学兼文理求天籁,思会中西归大海”的主题讲座,吸引了不同学院、不同学校诸多学子的参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次讲座的精华内容吧!

 

图片1.png 

 

一、写作动力来源与写作态度

讲座伊始,于老师亲切地讲述了他与写作结缘的人生经历。于老师年幼时由不识字的外公外婆抚养,一直是在石板上、土地上写写画画。后来,他偶然获得了一只圆珠笔,对用笔书写文字便有了特殊的感情,对文字的珍惜之情成为他写作的原初动力。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他自身的勤奋苦读与老师的教诲鼓励,更坚定了自己踏上写作之路的信心。

经过多年思考,于老师认为,写作最根本的动力来源应当具有一种背负文化使命感、紧迫感的意识,正如康德所言,写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人类的福利与尊严。作为写作者,要认识到人生存在之有限,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写作是一种与时间、生命的赛跑”,通过我们的努力,既承续了先贤的智慧,也能够启发后代,将珍贵的人文精神传承下去。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写作的动力便会源源不断,为我们的写作之路提供根本支撑。

在写作态度上,于老师认为最切要的是作为写作者,必须“正心诚意”,以严肃、细致的治学态度对待自己的阅读材料与文章,“不要给自己留尾巴,文章要经得起检验与审查”;其次,应当学会在生活中思考,将写作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于老师引述德勒兹的话:“我们必须学会写作,犹如我们必须学会生活”,他鼓励大家要通过写作维护语言,维护生命。

 

二、如何建构与处理阅读材料

在面对学术研究对象时,首先应当建立起关于研究对象的“小小图书馆”,并且要将研究对象作为自己长期、甚至贯穿一生的“伴侣”,其次,要持续不断地深入阅读文本,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要经过大脑的深度参与,将散乱的思路不断集中化、清晰化;再次,需要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笔记符号系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通过小卡片的形式对自己的阅读思考进行整理与归纳,把相同的主题集中到一起,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连接点,为写作过程提供帮助;最后,应当对参考文献进行细致的梳理,这样既方便自己的书写,也有助于以后编辑出版的工作。

 

三、写作方法论建议

在写作时,首先应当尤其注意第一句话的表述。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开头往往能够奠定文本的基调与方向,需要特别注意,反复推敲。其次,面对学术写作,尤其是硕士阶段的论文时,不要求大求全,能够把一个概念谈论清楚,就已经达到目的了。在处理概念时,可以借鉴前人的思路,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大家的行文风格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一过程如同临摹书法一样,在深入熟悉文本过程中,学会其思考问题与表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的写作风格也会受到浸染,并且有了评估自己写作的尺子。

 

图片2.png图片3.png 

(参会同学的心得体会)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于老师始终以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调为大家讲述他关于写作的人生沉思,以高屋建瓴的眼光为同学们阐释了积极的写作观念,对同学们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解答,本次讲座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反馈,圆满结束。yd云顶集团接下来将会邀请更多的学术大咖参与“鸿儒聚云端 学子八方观”系列人文学术讲座,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积极参加!

撰稿:张婷 

初审:魏彤 

终审:何芬芳